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时代以来,我国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规划提升政府效能、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形成了市场无形之手与规划有形之手相互补充的组合优势,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五年规划主要定位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经营主体行为。相对于市场作用而言,五年规划主要发挥着三个方面功能:一是公共资源配置的约束功能,五年规划明确了公共产品提供类型、数量与优先次序,优化了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二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按照规划预期的方向配置,形成战略合力;三是稳定社会预期的信号功能,为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谋划发展提供明确的政策信号和稳定的政策环境。

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是“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之一。AES100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型严格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主创新研制的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2025年6月5日在湖南省株洲市举办的AES100发动机研制工作总结会宣布,AES100发动机获颁生产许可证。图为当日拍摄的AES100发动机。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我国能够兼顾短期和长期,将市场的短期理性与规划的长期理性有机结合。规划体制使得中国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谋划长远,布局未来。“家有千件事,先从紧处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百业待兴,经过“一五”到“五五”5个五年计划,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制定“十四五”、“十五五”规划,同样是“远处着眼,近处着手”,在规划未来五年发展的同时,瞄准2035年远景目标,前瞻性部署一批战略性产业、基础性工程。
我国能够兼顾微观和宏观,将市场微观理性和规划宏观理性有机结合。市场机制能够运用分散信息,通过分散决策来实现微观理性,而规划机制能够运用整体信息,通过整体筹划来实现宏观理性。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不但需要企业自身竞争力,而且需要通过规划引导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新时代以来,中国在光伏发电、无人机、5G、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上后来居上,除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企业家创新精神,鼓励不同路线、不同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国家规划对于产业政策的系统设计,对于基础设施的前瞻布局,以及对于产业发展方向的长远谋划。
我国不但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微观均衡,而且能够通过规划体制引导宏观均衡。我国运用规划调控来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拉动经济增长,避免了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比如,“十三五”以来,我国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提升了有效供给,扩大了有效需求,推动实现总量均衡。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矛盾进一步凸显,“十四五”规划针对这一突出矛盾,鲜明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我国的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等大范围空间布局,也并不是市场机制能够自发达到均衡的,需要五年规划的有效引导。比如,我国营运里程接近5万公里的“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总里程超过1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网,输电通道总里程突破5万公里的特高压电网,正是通过五年规划前瞻布局、科学规划、有序实施的结果。
详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鄢一龙文章《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
(策划:陈有勇 审核:王兆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