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全军将士要忠实履行神圣职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回顾历史,一段抗日战争雄壮史诗,深刻揭示军事与政治的关系。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进一步深刻阐明,“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完全征服中国”。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以彻底的理论清醒、高度的政治理性和深沉的民族情怀,全面科学分析中国所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的重大政治判断,清晰明确地提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提出“适当地调整国内国际在现时可能和必须调整的矛盾,使之适合于团结抗日的总任务”。我们党先后发布八一宣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和《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文电,从民族大义和全局出发,促成国共合作,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指明党在这一阶段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要求红军“适合抗日战争的情况”,完成“改组为国民革命军”、“造成抗日战争中的模范兵团”等重要任务。人民军队在党的主张下,放下一切旧仇宿怨,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与国民党军“携手共同救国”,为实现党的任务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抗日战争中,民族解放的任务在哪里,党的任务就在哪里,军队就指向哪里,生动诠释了军队政治性这个本质属性。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1939年在纪念抗大成立三周年时,毛泽东同志更是明确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定为抗大首要的教育方针。图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抗大学员坚持学习。 《解放军画报》资料室供图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抓军队建设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这内在地规定了要把整个军事力量建设运用,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政治建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习主席提出的“五个坚持”的军事观和方法论,即坚持政治引领、坚持以武止戈、坚持积极进取、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敢打必胜,是新时代强军胜战之道和研究解决军事问题的“总钥匙”,其中“坚持政治引领”居于首位,起着统摄作用,要深化理解认识,确保始终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显著增多,特别是外部遏制打压变本加厉。越是风高浪急,越要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要坚持用政治这把尺子来衡量军事问题,始终把军事行动置于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下来布局谋划,确保任何时候都绝对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动静有序,进退有矩,努力赢得政治和军事上的双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有利环境。
更多内容,详见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文章《镜鉴抗战历史 推进政治建军》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